首页
研究会简介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浙江法学盘点
教育研究与创新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
浙籍法学家
吕涛 张玉成: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七项工程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 发布日期:2023/1/30 阅读:169次 关闭

摘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是法学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山东政法学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德育引领工程、学科强化工程、科教融合工程、产教融合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协同育人工程和法治服务工程等七项工程,立足地方性,强调应用性,突出融合性,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工程;法治人才;法学教育

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七项工程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吕涛  张玉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飞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指南。山东政法学院2021年2月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七项工程,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一、实施德育引领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教育五大功能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山东政法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专业为基,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A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德育引领工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强化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实施课程思政五大行动计划,立项一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培育一批示范课程、树立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实践育人基地,总结凝练一批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努力打造“山政”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突出全员育人,通过实施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领航党校和扬帆团校,发布学生热点话题排行榜,开展思政育人之星评选、“每院一品”活动等,形成三全育人、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加强文化育人,学校建有济南战役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广场、人权广场、民法典主题广场等特色文化阵地,开展“校长推荐阅读书目”“读者俱乐部”“名家讲堂”等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塑造校本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实施学科强化工程

不管是理性主义的大学观还是工具主义的大学观,都不能忘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学科中心, 大学的基础组织结构以学科为基础。学校从学科建设入手,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学校第一时间组建了山东政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研究院院长,成员由法学、政治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同时,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科团队,作为学校22个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之一予以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组织保障。研究院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既负责确定研究选题,组织课题申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也负责组织教师团队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面向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院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开发“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课程,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线上课程,并在山东省课程联盟上线推广。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在山东省各地政法系统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17场次,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科研论坛。


三、实施科教融合工程

洪堡认为,大学要兼具传授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作用,他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为现代大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引擎,科教融合是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应用型大学建设更需要科研支撑。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学校集中科研实力强的优质师资,本科教育实施“登鼎计划”,研究生教育实施“LAW计划”,开办“鼎山学堂”“立格法律英语实验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等特色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设置0.5—2学分的小学分课程,由教师依托科研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设立“科研育人”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毕业论文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科研机构管理,学校成立的纪检监察学院、网格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研究机构,均按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定位进行管理和运行,各类研究机构既承担科研任务,也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对外开展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互动互促、融合发展。强化教师专业指导,实行导师制,所有本科生都有高水平教师指导,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科竞赛也有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双创”活动也大多依托于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


四、实施产教融合工程

加强新文科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不是仅仅对接某个企业的“产”,而是对接整个行业的“产”;“融合”也不是学校和企业简单意义上的“合作”,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山东政法学院联合山东省司法厅和山东省律师协会共同创建的律师产业学院,就是要贯通理论和实务,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与法律职业标准有效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与法治工作实践有机融合,打造政产教学研服用一体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一个新平台。律师学院采取“1+N+N”的运行模式,基于学校和省律协的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对接N个律师事务所,分别开设N个专业特色培养班。目前设有涉外法治、商事法治、刑事法治、行政法治等班次,后续还会进行动态调整。各班次采取微专业的办学模式,面向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社会律师以及其他法律实务人员开放招生,由学校和合作律师事务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律所延伸到学校里、教室搬到律所里”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学校与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共建监狱学专业,联合招生,采取警务化管理,多措并举、实现百分百就业,已经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


五、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新文科建设推进人才培养中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学校实施实践育人工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实践教育平台,形成了以法学教学实训中心为纽带,法律诊所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等产教研平台为支撑,遍布全省16市的365个实践教学基地为补充的“1+4+X”法治实践教育平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原有的案例库建设和实务大讲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践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启动法治人才(分岗位)职业标准调研行动,开设“大律师讲法律”系列课程,实施“学生在现场”计划,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法律实践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对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从行业企业选聘产业教授联合培养人才,积极探索本科教学“双导师”制,安排行业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在行业企业、国家机关建立覆盖所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年师均实践锻炼1到2个月,学习锻炼1年以上的新教师数占比达到 80%以上。


六、实施协同育人工程

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能够充分解决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缓解与地方企业行业紧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满足之间的矛盾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协同效应,需要在协同前识别目标协同、各要素产生协同的可能性,在协同中协调参与主体,综合现有资源,构建协同机制,最终实现整体价值的增加。山东政法学院作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立格联盟”成员高校中属于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更需要借助和整合各种内外部办学资源,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内协同,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出台《金课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学校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开设更多的跨学科、跨学院的新课程,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加强校地协同,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实习生制度,实习一学期,由法院安排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担任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实习生全方位参与到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帮助实习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校合作,“立格联盟”高校给予支持和帮助,学校先后派送交换生赴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访学,今后还将探索与立格联盟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将与山东省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协同育人平台。


七、实施法治服务工程

社会服务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地方院校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就应该扎根地方、着眼区域,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为己任。“高等教育区域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地方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办出地方特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服务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政法类高校的时代担当。山东政法学院与省人大常委会、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合作分别设立山东省人大立法研究服务基地、政法干部培训基地、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民商事调解中心、网格学院等省级科研服务平台,与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济南市司法局、济南市历下区等驻地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司法实务、政府法治、法律服务、全民普法、基层社会治理等法治建设全过程。积极对接服务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攻坚行动和十强产业,学校成立了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研究中心,与山东黄河河务局合作,服务黄河发展战略;与山东省贸促会合作,服务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等企业合作,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等,校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检验了办学成效,壮大了办学实力,也做出了山政贡献。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和“人才山政”建设,加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吕涛,山东政法学院校长,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司法制度、法学教育。

张玉成,山东政法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原文刊于:《法学教育研究》2022年02期,总第37卷,73-80页。本文注释已略,建议阅读全文。

分享到:0
上一条: 廖永安 刘浅哲:论新时代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在价值、关键目标及内容构造 2023/2/14
下一条: 郭为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 2022/12/25

主办单位:浙江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电话:0571-28008176 邮编:310018
Copyright 2011-2013 www.zjlegaleducation.org.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览坤科技 网站管理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